李镇西,男,1958年9月生,四川省仁寿县人。1982年2月结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于姑苏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正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会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从任兼语文教师。现任成都会武侯尝试中学校长。
下战书2点,李镇西拨通了微信客服专线继续进行赞扬,他获得的回答是7个工做日内为他处置。“我会一曲的,若是该号一曲没有登记,我将向法院告状。”下战书4点,四川旧事网记者点开“李镇西”号手刺,显示该账号已登记。
而当记者问起为何该人能够通过他人的名字注册成功时,该客服人员暗示可能是正在第五步账号名称填写时出了问题,她告诉四川旧事网记者,账号名称若是不合适,系统会天然给出提醒。但数据库正在不竭地更新。
2日下战书4点13分,四川旧事网记者拨通了微信号平台客服德律风,以用户的身份征询了李镇西的问题。据该客服人员引见,冒用李镇西姓名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李镇西本人能够通过登录本人的平台,正在侵权赞扬一栏中进行赞扬,问题将正在7个工做日之内获得处理。
客服提醒,当用户发觉本人被侵权时,要及时正在电脑上登录小我平台,通过侵权赞扬选项进行赞扬。
据李镇西引见,半年前,他正在注册小我订阅号时,法式很是严酷,因而他毫不担忧账号平安问题。那么为何会有人冒用他的名字注册成功呢?为此,四川旧事网记者正在微信号平台官网上注册了一个小我订阅号,试图找出问题所正在。
微信小我订阅号的注册需要5个步调:根基消息、邮箱激活、选择类型、消息登记、号消息。记者发觉,正在第四个步调消息登记中,需要输入实正在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及扫描二维码通过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验证小我消息能否失实。而正在最初一步号消息中,需要填账号名称和号功能引见。
李镇西是四川省成都会武侯尝试中学校长,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良教育工做者等荣誉。半年前,他注册了一个微信号,名字叫“镇西茶馆”,次要用于发布他小我的教育概念、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据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律师邢连超引见,若是雷同事务,该当起首向收集办理公司进行,要求其登记账号。若是一曲充耳不闻,则能够以侵权为由告状相关收集办理公司。而对于1日起正式实施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办理》,邢律师说该办理成为的一个更具体的根据。“之前正在侵权法里也提到收集这块,但没有说得这么具体。”。
3月1日,《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办理》正式施行。然而,成都出名校长李镇西却正在1日上午发觉有人冒用本人的名字、头像和简介开通了一个名为“李镇西”的微信号。2日,四川旧事网记者联系到李镇西本人得知,他策动身边的伴侣举报该号后,该号的推送内容曾经全数删除。
李镇西告诉四川旧事网记者,他正在最后注册号的时候,因为审核法式很严酷,需要填身份证号码和摄影确认,因而他从来没有担忧过小我消息被的问题,当他发觉时,本人之外也很不测。2日上午,四川旧事网记者正在微信号搜刮栏搜刮“李镇西”,曾经搜刮不出该号。他打开本人先前关心的该号,发觉所有消息已被删除。
李镇西多年处置中学语文讲授和班从任工做,深受学生爱戴。获得荣誉若干,出书专著多部。他的教育是:“朴实最美关心人道做实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教员。”此中,《爱心取教育》获“五个一工程”、冰心图书大和中国教育学会优良教育一等,《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
1日早上,李镇西接到一条未保留号码的手机短信。“这小我问我的号是不是出了问题,由于里面有一些不雅观的内容。”李镇西通过取发短信的人交换得知,他是佛山的一名教员,持久关心李镇西,他发觉有一个名叫“李镇西”的微信号,但里面的内容取教育无关。李镇西通过微信搜刮发觉,确有一个名为“李镇西”的号存正在。他关心并浏览了推送汗青记实,最早的一条推送消息是2015年1月14日发出的。而推送的内容都是一些涉黄的内容。李镇西还留意到,此中有一条消息和贸易推销相关。“这小我说他叫陈安之,发售了2015年最新版财主速成书,限时廉价订购。”。
开初,记者填写了一个英文名字,系统显示:账号只答应含有中文、英文大小写、数字,而且不克不及取他人已有学问产权的内容不异或附近似。于是,记者便点窜了名字,注册成功。名为“李镇西”的号有可能就是正在这一步注册成功的。前四步,他都是用的本人的实正在消息,正在第五步填写号名称的时候,用了李镇西的名字。
李镇西曾获“全国优良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学术领甲士物”“成都会十大优良青年” “成都会有凸起贡献的优良专家” “成都会教育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成都会首届十大教坛明星”“全国优良教育工做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良教育工做者”“成都会优良教育工做者”“成都会劳动榜样”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十大四川年度人物”。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留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布的“进修和使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惟出格”。
发觉本人的小我消息被冒用后,李镇西通过关心该“冒用号”的体例对其进行网上举报。因为每个用户只能举报一次,为了惹起微信的注沉,李镇西策动身边的伴侣关心此号,并对其进行网上举报。


